「現場評論」集聚中強鏈 集約處見效
2023-09-08
小小經開區,不足1平方公里的工業廠房內,2022年,鋁產業產值竟突破百億元大關,達112.3億元,48家鋁企林立,52種鋁制產品俏銷市場。集聚強鏈,集約見效,這是六盤水市水城經開區譜寫的精彩創業故事。
披一身早春的寒氣,記者第7次探訪水城經開區鋁及鋁加工產業園,從毫不起眼、漸成氣候,到令人驚詫、原來如此,每一次探訪都有驚喜,每一次對話都有收獲。
7年前,水城經開區鋁產業還因產品單一瀕臨停產;7年后,貴州鏈條最完整的鋁及鋁加工產業集群躍動而出,規上工業土地產出率位居六盤水產業園區榜首。
逼仄的地理空間能鋪展出怎樣的發展圖景?扎根在底子薄、包袱重的原國家級深度貧困縣,沒有快人一步的起跑線優勢,缺乏鋁礦資源的先天支撐,水城經開區鋁產業何以一鳴驚人?
答案,在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發展定力中——
行情走俏,鋁錠銷售訂單紛至沓來;市場低迷,鋁錠滯銷、廠房閑置、設備停擺……水城經開區也曾經歷發展的陣痛,劇烈反差背后,在貴州鑫泰源開發投資有限公司(雙元鋁業)常務副總經理田海軍看來,是賺快錢的心態使然。
觸底中筑底,困境中重生。這7年,從盤活閑置廠房到自主造血組建鋁棒生產企業消化電解鋁產能,從亮出最大誠意招引10萬噸圓鑄錠入駐到跨越千山萬山推介產品,故事或有起承轉合,主題鮮明深刻:讓每一座廠房都奔騰起來,讓每一寸土地都金貴起來!
7年光陰流轉,在工業大突破的激越號角里,擊鼓精進,從拒絕“另起爐灶”,苦心孤詣制定鋁產業發展規劃,到滾石上山破解“卡脖子”難題,鋁產品實現四次就地轉化,水城經開區鋁產業的蝶變深刻昭示:保持定力,就要把既定的思路堅持下去,更要升維升級;保持定力,就要把既定的舉措落實下去,更要精準精細。
從鋁產業一域看現代產業體系構建之全局,從水城看貴州,激蕩思潮無限:以經濟密度論英雄,以發展效率論能耐,集聚是產業發展的內在邏輯,土地集約是貴州現代工業的必然選擇。
“在家抓項目、在外抓招商”“多一些靜氣,以十年為計做強一個產業”“不怕眼前落后,就怕眼光落后”“擺脫‘速度情結’‘換擋焦慮’”……在水城經開區同黨員干部、企業家座談調研,他們的述說回應定力的思辨:風物長宜放眼量的歷史眼光,錨定目標不松勁的干事氣度,不為發展常規波動所惑的境界。
答案,在“萬紫千紅春滿園”的產業格局中——
“攤大餅”管飽,但營養不夠,得多“蒸小籠”,飲食如此,做強得之不易的工業園區,亦復如是。既要追求園區經濟的“噸位”,也要深度謀劃每平方公里的土地產出。
在產業平穩發展期,慧眼識珠,完善閉環;在產業高速增長期,搶抓機遇,實現躍升。階段不同,重心有異,這是做強園區經濟的大勢所趨,也是水城經開區的實踐邏輯:聚鏈,更要強鏈;見行,更要見效。
進入新階段,每年14.5萬噸的電解鋁產能同下游需求相比捉襟見肘,產業要提質、企業要利潤,資源有限,如何分配?作為龍頭企業的雙元鋁業,劃出“硬杠杠”:看就業,看誠信度,看附加值。
“市場之手”一旦發力,產業格局加快重塑,量變的積累,催生質變的飛躍:從棒材、板材初級產品到電飯煲、電磁爐家用電器,漆包鋁線、鋁電池箔工業產品,產品轉化多元豐富,附加值最高實現80倍增長,“一滴鋁水不出園”的傳奇如此驚艷。
有限的資源進入“精打細算”,正向激勵與反向倒逼作用充分顯現:建成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鋁漆包生產線,建成貴州第一條熱軋生產線……路徑創新后來居上,工業創舉世所共見,“螺螄殼里做道場”成為產業聚鏈成群、土地集約高效的生動詮釋。
水城經開區鋁產業先行先試的探索予人啟迪:拉長上下游產業鏈條,構建共生互補的產業生態體系是做強園區經濟的題中之義,善用“十個指頭彈鋼琴”,深刻把握結構優化、產業建鏈、技術創新、生態環保等內在聯系是路徑所指。
答案,在“不畏浮云遮望眼”的精準紓困中——
短短5年,貴州瑩月帆鋁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何顯平在與園區共奮進中,收獲發展紅利:營收從2018年的0.14億元到2022年突破10億元大關。創業數年,他還清了貸款,還用盈利款,邀來同行在水城經開區成立了瑩聚恒新材料有限公司。
“疫情之下,逆勢上揚,秘訣何在?”記者的提問,得到了何顯平堅定的回答:“優質的營商環境,是我們選擇扎根的原因,暖心的跟進服務、高效的紓困解難,是我們追加投資的信心源泉!”
行進在水城經開區,目之所見,耳畔所聞,皆是動人故事:感動于“想在一起,干在一處”的親清政商關系,6家粵企抱團入駐;貴州第一條輥涂鋁卷生產線迅疾投產,貴州佳鋁鋁業裝飾有限公司負責人將其歸功于經開區加開“綠燈”保駕護航……
蹲點調研期間,我們了解到,企業發展階段不同,面臨的問題多種多樣:有的企業短期資金周轉不暢,融資難、融資貴的矛盾亟待化解;有的企業謀求設備升級、技術改造,卻缺乏專業技術指導;有的企業因用工成本增加,導致普通員工流動性大、專業技術人才難得。
建立健全“政銀企”聯席會議制度;邀請業界專家、行管部門現場指導、深度參與;通過村(居)廣泛宣傳招工政策,邀請企業參與各類招聘活動……提高紓困解難精準度,發展中的矛盾就用發展思維解決,水城經開區的“把脈開方”可資借鑒:多做雪中送炭的事,少干錦上添花的活,市場主體的掌聲總為實干家而響起。
為產業補白,為發展延鏈,為集約增效,又一個春天的故事起筆落墨:扎根康養水城破土,總投資28.3億元的雙元鋁業技改項目火熱動工;遠赴古都西安招引,《綠色智能新材料光電項目投資合作框架協議》攜手簽署……
——源自2023年2月14日貴州日報現場評論
推薦新聞